鼓楼附近曾经有个“诗人角”_全球播资讯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上世纪的八十年代初,当时的文学青年几乎都知道,南京市有个响当当的《青春》文学杂志社,发行量达到70万份。与此同时,南京文联文学协会也顺应潮流,举办“文学创作讲习所”,培养了大批的文学青年。“文讲所”分设小说班与诗歌班。为了扩大事业,“文讲所”后来更名为“青春文学院”。

我那时顺应潮流与文友相约一起报考“文讲所”,记得当时考场设在中华中学,我在课堂上凭着一首诗歌《告别》被“文讲所”录取。据悉,那时的考生很多,但录取率很低,只有2%,比当下高考还难。

几十年过去了,我至今记得“文讲所”每周都固定时间在鼓楼的检阅台下上课,旁边则是《青春》杂志社。上课时,课堂外往往站着不少来自各地的同学。老师看见了,并不撵他们走。如果课堂里有空余的桌位,老师还会热情地请他们进来坐下听课。让他们挤进来,我们并不反感。下课时间,彼此进行文学创作交流,并且互留通信地址。至今记得交流时的那份亲切感,如同兄弟姐妹。

那时,金陵图书馆、工人文化宫等处也时常举办文学讲座,请当地或者外地的著名作家与大学教授授课。文学青年彼此交流,互相提高,社会上的文学氛围很浓。为了增加文学青年发表作品的机会,南京市文协还创办了内部刊物,名为《创作新稿》,为16开,32页。

40多年过去了,我记得那时《创作新稿》街头还有零售的,一毛钱一份。刊物没有铜版纸的封面,首页就是目录。“文讲所”学员提供的稿件,凡是被《创作新稿》录用,每篇都有稿费。大概千字10元左右。我的那首笔试习作《告别》就刊登在上面,稿费是10元钱。不过,那时的10元可值钱呢,集体性质的企业里刚满师的一级工每个月工资为28元;地方国营企业的一级工为30元8角;央属企业一级工为40元左右。

刊物除了刊登学员作品,还刊登老师的精心点评,推荐给《青春》杂志社与地方报纸的文学副刊。我那时先后有几篇习作通过《创作新稿》被编辑选用。文友们见了,也互相祝贺。尤其值得一提的是,内人那时也是文青,先是在街头零售的《创作新稿》上读到我发表的一首诗歌,十分喜欢,然后在一次文学活动中认识了本尊。可以说,《创作新稿》为我们做了大媒。

那时,“文讲所”下课之后,学员们仍然不愿散去,纷纷就近聚在附近鼓楼小公园内进行交流,其中还有不少来自各地的诗友。诗友们或者介绍当地诗坛动态,或者交流创作体会。有的诗友干脆站在鼓楼公园附近小山坡上朗诵自己的诗作。这个小公园被文友们视为“诗人角”。

当时,一些报刊的文学编辑也常去诗人角,听到或者读到基础不错的诗稿,编辑会指出诗稿存在的不足之处,然后请诗友修改之后寄到编辑部。

自从有了这个文学组织,我平时除了听课与练笔,不断给文学刊物投稿,还认识了不少文友。40多年过去了,我们依然以各种方式联系、交流创作体会。尤其是打开报纸,假如看见文友发表作品,我会在第一时间打去电话祝贺。对方假如没有样报的话,我也会给文友寄过去。

2019年10月31日,南京被联合国“创意城市网络”授予世界“文学之都”荣誉称号。我与文友们闻讯,无不为之高兴。王建国

标签: 文学青年 文学创作 工人文化宫

上一篇 :

下一篇 :

X 广告
X 广告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2 舞蹈头条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沪ICP备2022005074号-20   联系邮箱:58 55 97 3@qq.com